●中国足协的现实地位决定中国足球很难融入国际足球大循环中,并导致“国际公信力”急剧下降。
●中国联赛的管理机构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合法实体,危及中超队伍参加明年的亚冠联赛。
●国际足联要求下属足协的秘书长不得担任副主席,要求决策与执行分离,又将了中国足球一“军”。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国际影响力巨大,FIFA也就不可能暂停中国足协的会员资格。
●中国足球“玩”自己的“另类足球”、不“入流”,所以“人家不带中国足球‘玩’!”中国队进不了世界足球最高舞台——世界杯——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中国经济要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核心竞争力”问题。中国足球要发展,同样存在着一个“核心竞争力”问题。这些年来,中国足球有发展,却始终没有明确“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在成绩的冲动面前、在“政绩与成绩”这个“两点一线”的指导思路下,职业化之前业已存在的各种矛盾,随着对成绩的越发渴求,积累越发深重。
我们常说,中国足球该按照国际足坛的惯例行事,但为什么始终无法真正融入到国际足球大循环中?中国足球有着巨大的市场和市场潜力,对职业足球高度发达的欧美来说有着非常诱人的诱惑力。“市场牌”是中国足球对外交流中很重要的一张“牌”,可缘何近年来,各级国字号队伍找热身对手越来越难?曾经合作过的公司、企业纷纷选择哪怕是抛弃中国足球市场、都不愿再与中国足球合作?在这个现象背后,究竟掩藏着什么?
CFA与FIFA章程背道而驰
先请看一下下面两个章程。
体育法(图一)
中国足协章程(图二)
图一是1995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5次会议上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其中第四条规定:“
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体育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管理体育工作。” 图二是2003年8月29日在中国足协会员代表大会通过上通过的《中国足球协会章程》,其中第二条“性质”中的第2点规定:“
中国足球协会是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单位会员,接受国家体育总局和民政部的业务指导与监督管理。”
从上述两个文件中,不难看出中国足协的章程是符合我国的《体育法》的,但章程中规定的“接受国家体育总局和民政部的业务指导与监督管理”,这与国际足联的章程便存在着冲突之处。请看下图:
国际足联章程中第17章“机构”第1条明确指出:“一个会员的机构应该通过那个协会内部或选举、或任命产生。会员的地位应通过确保完全独立选举或者任命的程序产生。”其中,最重要的是
“guarantees(担保、确保)”和
“complete independence(完全独立)”这两个词。
对照上述三个文件,不难发现中国足球全面走向世界的障碍所在。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中国加入WTO前后时的情景。“入世”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对于如此长时间的等待,很多人都发出过疑惑:“中国为什么非要加入这个组织?”期间甚至还出现过“杂音”——“不能拿原则做交易!”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加入WTO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对中国经济“利大于弊”。于中国足球,何尝又不是如此?
中国足球打开大门、迈上职业化之路,就是希望加入到国际大循环中去,进而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欧美足球发达国家起初也很乐意与中国足球交流。如同在第一问
《为什么体制总成“挡箭牌”?》中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加入WTO,仅仅意味着有了一个平等做生意的平台,并不等于万事大吉。入世后,我们首先做的就是实施进取性的应对战略、立足于调整和改革,核心是政府职能转变,改变政府对经济事务介入过深、干预过多的状态。
中国足球走向职业化、寻求与国际足球接轨后,缺少的就是这种进取性的应对战略,依然用行政管理手段介入或干预足球市场,导致中国足球的“公信力”急剧下滑,尤其是“国际公信力”。随着与国际足坛交流的增多,欧美足球发达国家包括热心赞助的企业、公司发现其中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无法解决,于是干脆选择退出。除了国字号队伍找热身对手越来越难之外,另一典型现象就是当初曾热心于中国足球市场的那么多世界著名品牌公司与企业,如今又都去了哪里呢?
中国参加亚冠联赛的尴尬
早在去年下半年就已传出,中国可能有四支中超队伍将出现在明年的亚冠联赛赛场上。亚足联在今年5月20日于吉隆坡召开的“职业联赛特设委员会”会议后也宣布了中超四席的消息。
亚足联表示,有资格参加明年亚冠的总共有11个国家和地区,除日本联赛被评定为“A级”外,其他10国联赛均为“B级”,包括中超。评为“B级”的,如果在规定时间内即今年10月1日前达不到整改要求,同样将没有资格参加2009年的亚冠,最终决定将于今年11月25日做出,并最终由亚足联执委会批准。
在导致中超被评定为“B级”的两大原因中,第二点
“联赛的管理机构应该是由其足协管辖下的合法实体。”中超目前由“中超联赛委员会”负责,该委员会在2004年就已成立,但并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合法实体,甚至还不如在2005年10月成立的“中超公司”,后者已在国家工商局注册。
亚足联改革亚冠联赛、严格准入机制,无疑又是对中国足球现行管理体系和模式的一大冲击。以近邻日、韩为例,两国联赛都是由各自独立于足协的“职业联盟”负责。而且,按足协《章程》第二条“性质”所言,“中国足协是……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隶属于中国足协的“中超委员会”也就没有资格要求参加中超联赛的各俱乐部进行营利性的活动,而日、韩的职业联盟因属于“有限公司”性质(更不用说欧美足球强国),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也就合理合法。
尽管中国足协也有变通办法,即将“中超委员会”挂靠在“中超公司”名义下,因后者已在国家工商部门登记注册,有相对独立性质。但这又将产生新问题:正常情况下,“中超公司”只是类似于日、韩和欧美的“职业联盟”中的一个“经营部门”(负责商务开发、推广等事务),应受“中超委员会”的管辖。如今一变通,便出现了不伦不类的“倒挂”!虽可应付亚足联的检查,但在这种体系和模式下,中超联赛能搞好、能发展?
FIFA又将中国足球一“军”
今年5月底,国际足联在悉尼召开代表大会。因中国队正备战世界杯预选赛,很多人并未注意到这次会议期间通过的有关国际足联章程修改的新内容,其核心为:
FIFA下属各足协的秘书长不得担任副主席一职。 大多数人似乎对此很难理解。但秘书长出身的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却深谙其中之道:秘书长如果兼任副主席,很容易“造反”并影响决策。正常情况下,主席、副主席属于“决策层”;而秘书长只是“执行层”的负责人,不得兼任副主席等于无权参与决策。
布拉特此举就是要把“决策”与“执行”剥离,以便各国和地区足球运动能更好地发展。
事实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足协,秘书长与主席、副主席都是由不同的人士担任。但中国足协却又是一个例外。王俊生之后,从阎世铎到谢亚龙,都是足协第一副主席兼秘书长【主席至今依然是袁伟民!!!】,同时又都是国家体育总局下属的“中国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换而言之,他们在整个过程中既扮演“制法者”、又扮演“执法者”。如此双重角色,管理中国足球的过程中能不出现问题?
国际足联通过这项新规定,对中国足球来说,又将是一件尴尬的事情。事实上,令中国足球尴尬的事情原不止这些。请看下图。
根据2003年8月29日在中国足协会员代表大会通过上通过的《章程》第十五条“会员代表大会”的规定,中国足协的主席、副主席、秘书长都需要通过最高权力机构会员代表大会选举、表决。但谢亚龙到足协任职已四年多,期间甚至连一个起码的程序都没有走。任“足管中心”主任则无问题,“足管中心”隶属于总局、主任由总局任命。于是,在中国足球对外交流活动中,谢亚龙代表足协外出参加亚足联、国际足联的活动时究竟是什么身份?要知道,在对外交流活动中,必须以足协的名义参加,而对内才是“足管中心”。这显然是中国足协对外交流中最为尴尬的事,而前任王俊生、阎世铎至少也走了相关的程序,有了合法的“外衣”。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按《章程》第十六条,会员代表大会每四年召开一次
,“延期换届最长不超过一年。”可是,在2007年5月份召开的足协执委会会议上,居然通过了“决定推迟至2008年8月后、年内的合适时间召开中国足协会议代表大会”这样的决议。足协推迟代表大会的原因当然是奥运会于8月在北京召开,但无论如何,决议不能与《章程》相背。
为什么FIFA不停止中国的资格?
中国足球在世界足坛实在是太有“特色”了,如此情况下怎能加入到国际足球大循环中?而国际足坛又如何能轻而易举地接纳中国足球?这就好比中国加入WTO前,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常要“吃亏”、“吃大亏”,甚至没有任何发言权。如今的中国足球何尝不是如此?
前不久的世界杯预选赛期间,伊拉克足协遭到了FIFA的临时禁赛,原因就是伊拉克内阁干涉了伊足协的内部事务,使伊足协失去了“独立性”。在伊拉克政府作出了“伊拉克足协依然独立行驶权力”的书面承诺后,FIFA才重新让伊队参赛。更早的2006年多哈亚运会之前,伊朗足协也因为受到政府干涉而被FIFA暂停会员资格,后作出承诺才得以继续参加亚运会。
欧洲杯上夺冠的西班牙队也遇到过险遭FIFA禁赛。今年早些时候,西班牙政府体育部发出通知,要求未获奥运参赛资格的运动项目协会在今年4月前进行改选,包括足协。但西班牙足协表示,本届领导层的任期要到今年11月份到期,应届时才进行选举。西足协为此专门上报FIFA。布拉特随即发出威胁,认为西政府干预了足协的内部事务、破坏了独立性,如不及时纠正,将禁止西队参加欧洲杯赛,其俱乐部球队也将无缘下赛季欧冠、联盟杯赛。迫于压力,西班牙体育部最终收回了成命。
曾有激进人士提出,既然中国足球有这么多的地方与国际足坛格格不入,甚至连章程都与FIFA的相冲突,缘何FIFA不停止中国足协的会员资格?这很不现实,不是国际足联、亚足联不了解中国足球的现状,而是因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影响力远不是伊拉克、伊朗、西班牙等可以比拟的,因而才默认了中国足球的现状。但与此同时,
中国足球要向入“圈”甚至“入流”,在亚洲、世界足球领域取得像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圈里那样的“发言权”,也就变得不现实。中国足协在亚洲、国际足坛“话语权”越来越小也就很正常了。
这些年来,我们总是在感慨中国足球缺少“外交”,这其中固然有自身多方面的原因,但核心问题还在于我们不“入流”,通俗些说,就是“人家不带你中国足球‘玩’!”
中国足球“玩”自己的“另类足球”,而世界其他地方“玩”全世界统一的“足球”。所以,中国队进不了世界足球最高舞台——世界杯——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不是世界足坛不需要中国足球,而是中国足球自绝于世界!中国队在2002年参加过世界杯,但那是因为该届赛事在韩、日共同主办的缘故,无论市场抑或其他需要,“世界杯需要中国参加”的程度远远高于“中国需要参加世界杯”,这才有了预选赛十强赛分组抽签中的那支“好签”,这才使得中国队能最终出现在世界杯舞台上。如今,世界足坛依然需要中国,否则布拉特也不会多次公开表示希望中国申办世界杯。但中国要参加世界杯、申办世界杯成功,首先要做的就是先融进这个“圈”、入这个“流”。如同中国加入WTO后,首先做的就是进行内部的自我调整和改革。对现在的中国足球其实是一个逻辑,必须先自我进行改革。
× × × × ×
应该承认,中国足球职业化、加入世界足球大循环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升中国足球的国际竞争力,当前出现的诸多问题是提升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而不是一种历史倒退。为了提升,原本基础薄弱的中国足球从一开始就注定必然要采取一种“跳跃式”的发展方式。因而,
当前中国足球问题的解决不应该仅仅站在中国足球这个高度,更应该站在亚洲乃至世界足球的更高高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清楚地认清中国足球的问题,并借鉴世界先进的经验来结合中国足球的实际去解决问题,从而在世界足球版图上找到真正属于中国足球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