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梧桐山里湛江足球小子逐梦 生活简朴两荤菜饭后看报
天下菠菜公司CEO
级别: 大牌球星
0  发表于: 2010-09-10 22:11

梧桐山里湛江足球小子逐梦 生活简朴两荤菜饭后看报

 一场雷雨过后,梧桐山茂仔村更显清幽。9月9日14时45分,一群绿衣少年列队穿过街头的艺术家与游客,欢笑着走进茂仔村足球场。15分钟过后,教练姚晓聪吹响训练哨,开始一天三练中的第二练。

  这群15岁左右的少年都来自500公里外的湛江,用“土法上马”的方式接受专业足球训练。最近5年来,他们辗转奔波于湛江、河源、化州与茂名,最终把足球梦想延续到了深圳梧桐山里。

  球场

  小心踢球 大桶喝水

  25岁的姚晓聪也是湛江人,他在半个月前成为这支队伍的“孩子王”。姚晓聪的前任是51岁的退伍军人谭妃发。老谭当兵的时候喜欢上足球,退役后成为基层足球教练。5年前,谭妃发来到湛江的多个小学,挑选出28名1993至1997年龄段的小队员,输送到粤西足校潜心培养。粤西足校不久后倒闭,为了给队员家长一个交代,谭妃发带领28名小球员展开“长征”,先后投靠河源、化州、茂名等地。

  每到一地,都会产生许多欢喜故事,最后又因种种原因而离开。老谭一手把这帮队员拉扯大,小队员们平常很想家,有时候会在三更半夜哭鼻子。老谭就想方设法哄他们开心。实在不行了,就把队员扛在肩上,在夜色中沿着体育场走上一圈又一圈。2009年底,谭妃发把队员迁到深圳。喜士饮用水公司的厂房正好也在梧桐山,喜士老板丁武为这帮球员的足球热情所感动,出资提供了训练场和住宿基地。

  操劳了5年之后,谭妃发的身体终于扛不住了。队长李文峰告诉晶报记者,他们一帮队员在8月17日护送谭教练回到湛江老家,治疗越来越严重的胃病。老谭把队员们“赶”回了深圳,在领队孙智敏的带领下跑了几天莲花山,直到新任教练姚晓聪走马上任。姚晓聪今年刚从香港甲级联赛屯门普高队退役,屯门普高在去年曾经来过梧桐山集训,因此姚晓聪对于这群足球少年有点印象。加上同为湛江老乡,姚晓聪欣然接受了“不领薪水”的条件。

  姚晓聪又引来了一位义工教练——原屯门普高队守门员教练陈学恒。香港籍的陈学恒还兼任湾仔少年队和光华队的守门员教练。尽管来到深圳执教没有一分钱工资,陈学恒仍然每周抽出4天时间,自掏腰包跨过罗湖桥,打车来到梧桐山深处给这帮湛江小将上课。“这帮孩子令我很感动,”陈学恒告诉晶报记者,“我这也算是为中国足球做一点点贡献。”

  训练结束哨响起后,队员们欢呼着跑到场边,举起桶装水咕噜咕噜喝了起来。离场之前,他们把15个足球仔细擦拭了一遍,毕竟他们的训练经费并不宽裕。

  山涧

  扎进水塘 烦恼无踪

  这帮足球小将每天最欢乐的时刻,停留在每天下午训练后的山涧水塘。水塘位于梧桐山的山腰,被村民用石块垒出7米见方的区域,截住从山中流下的清泉,用水塘里的泉水浇灌旁边的蔬菜。

  湛江小将们最爱从旁边的土堆上跳进水塘,沉入1米6的水底摸上一阵。他们也会在水面上玩一玩“水上足球”,这种没有教练在场的氛围,激发了埋藏在他们身上的所有欢乐,淡忘了关于未来的一切烦恼。坐在水塘边上的领队孙智敏若有所思,“我们都是在义务付出,我也不知道这帮孩子的未来在哪里。我和教练就像这个水塘周围的石块,尽力围出一块干净的水域。假如把这群孩子丢向社会,就好像这个水塘决堤,里面的水全部冲了出来。”

  在水塘里嬉戏了一年,球员们与同在这里戏水的茂仔村青年都很熟悉。这群扎根深山的“专业球员”让村里的孩子们感到很好奇。每天同在水塘里游泳的时候,村里的孩子会向湛江朋友请教一些足球技术,间或聊一聊关于足球的新鲜趣闻。村民“鸡皇”每天都爱跑到场边给队员帮忙,比如给队员们整理球场、端茶送水。球员们在水塘里嬉戏的时候,“鸡皇”经常会给他家开设的餐厅打去电话,吩咐大厨今晚多炒几个荤菜,免费送给这帮球员加餐。

  宿舍

  两个荤菜 饭后看报

  队员们的驻地位于茂仔村108号。茂仔村已经成为一个艺术小镇,这里聚集着来自全国各地的版画家和油画家。队员们居住的农民房阳台上晾晒着上百套五颜六色的球服,在秋风的吹拂下倒也衬托出了几分艺术的气息。在一天三练的节奏下,每位队员每天至少需要4套队服。光是置装费用和洗衣粉的费用,就让这群拮据的队员左右为难。

  茂仔村108号的二楼共有3个狭小的房间,这里挤进了15名队员。对面马路的一个房间里还住着另外5名队员。每个房间见缝插针地放满了双架床,床与床之间只有30厘米左右的过道。每张床上都用铁丝安装着小风扇,床底堆放着编织袋、衣服和球鞋,墙壁上挂满了球衣。姚晓聪接任教练后发起了“卫生大扫除”行动,屋内的秩序大为好转,脏衣服与脏袜子已被消除。

  队务陈晓国已经给队员们做好了晚饭,9日晚的菜单是白菜煮猪肉,每个人还有两块鸡翅。每个队员都打了大约一斤米饭,坐在阳台的边缘吃得不亦乐乎。20岁的陈晓国是这帮孩子的大管家,其实他也是这支球队里的“大师兄”。从球队退役后,陈晓国舍不得离开,主动留下给师弟们当起了队务,球员们给陈晓国起了“局长”的外号,意思是“球队管理局局长”。

  自从参加了5月份的晶报模拟世界杯,这群孩子与晶报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每天都会买上一份晶报,每天的午饭与晚饭后仔细阅读。经过20位球员的传阅,每一个版面的晶报都被看得起了皱纹,“局长”会把这些皱巴巴的报纸仔细收藏到自己的床下。

  山路

  勇往直前 逐梦人生

  晚饭过后,姚晓聪在19时30分左右还会安排每天的第三次训练。不过,每天的具体训练时间都不太固定。姚晓聪解释说,这种“突击式”的训练安排也有深意,“队员最大的17岁,最小只有13岁,都处在青春叛逆期。假如每天固定训练时间,他们在训练前两三个小时可能就到外面去玩。所以我每天都灵活安排训练时间,让队员每时每刻都做好训练的准备,训练间歇都在屋里休息。”

  无需任何人的强调,这群孩子早就体会到了中国足球的残酷与无奈。5年前,谭妃发组队的最初理想是参加省运会。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只能离家到外地“流浪”。本届省运会,他们本想代表茂名队参赛,他们原本具有夺取奖牌的实力。也只有打进前四强,才能拥有进入省队的机会。不过,湛江队对于这帮球员的归属权提出了抗议,导致队员们被取消了参赛资格。

  每天的第三堂训练课后,距离熄灯时间还有1个小时,这群足球少年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空间。游走在宿舍门外昏暗的山路上,这帮少年才能做回到他们自己。家乡的亲人正在操持着甘蔗地与稻谷地,假如他们不能踢出名堂,只能回到湛江的乡间当上一个蔗农。在残酷现实的挤压下,已经有几位队员放弃了足球梦想,转到喜士公司当起了送水工,早一点赚钱补贴家用。

  喜士的老板丁武并不希望这帮队员成为他的员工,他更想让队员通过足球专长过上更好的生活。就算踢不上职业队,至少也应该成为足球教练或者裁判。这支队伍已经给谢育新执教的广东省足球队输送了几名队员,这让丁武感到很振奋,“我不求任何回报,只想尽自己的一点努力,为这群孩子帮上一把力。”丁武准备让这帮孩子去征战12月份的珠超联赛,通过这个平台让队员们找到出彩的机会,“就算是有三五个队员能够冒头,也是给大家的足球梦想有个交代。”


红魔,永远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