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转会回家族:小万乡音不改 一人坚守令人感动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01月15日22:39 足球周刊
快过年了,回家,是每个人的心愿。在青春的叛逆鼓动他们迈开脚步离开的时候,或许他们以为“家”只是随身的行囊。随着时光的流逝,深沉的年轮捆扎起躁动的心境,“家”就是一个平静温暖的归宿,就是一种不离不弃的厮守……
小万的乡愁
“新年好!”元旦前,记者收到了万厚良的短信。这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孩子一直都很懂礼貌,即便初识记者,并不知道记者姓名的时候,小万也会很认真地对记者喊一声,“胖哥!''漂泊在外,乡音—直没有改变。在西安时,一向不善开玩笑的万厚良,都和记者打起了哈哈。“知道吗?我是陕西队里‘儿化音’说的最好的!”
不过,也许很陕小万就将失去这个优势,因为在北京国安队里,大部分队员都可以将‘儿化音”说得非常好。
小万要回家了。这早就不是什么秘密,就连从来都不外露的成耀东都不得不承认,小万真的要到北京国安了。在回复给万厚良的短信中,记者对他说:“希望你早日回家!”小万的回答很简单,甚至可以说就没有回答。因为“谢谢”两个字,有时候并不一定是真的谢谢,可能仅仅是一种搪塞,或者是掩盖。他知道,一切都还不到大白于天下的时候。
2004年之前,万厚良可能根本没想过自己会远离北京。他成长在北京著名的三高俱乐部,随后进入北京华夏飞鹰俱乐部,进行更加专业和系统的训练,期间曾到前塞黑留学近三年。这一切似乎都预示着,万厚良将成为北京足球的一颗新星。不过之后,他并没有选择国安。坦率的小万直言不讳:“当时的确没考虑过进国安,因为竞争太激烈了。”小万告诉记者,他曾经托人帮自己联系队伍,但再三权衡,他放弃了离自己最近的北京国安。“国安队历来都很强势,我想踢球,可偏偏要放弃一支强势的队伍,因为国安还有一大批年轻球员在等机会。我无法确信自己得到机会的机会到底有多大。”说完这番拗口的话后,小万笑了。
其实,在进入国奥队之前,很少有人知道万厚良这个名字,更不知道他是个地道的北京孩子。皇城根底下的孩子大多会“耍贫嘴”,可小万不是。2008年初,海埂基地的宿舍楼里,小万有些害羞地告诉记者:“塞黑那段时间,让我学会了多看、多学、多做!”在前塞黑留学期间,聪明的万厚良学了一嘴地道的塞尔维亚语,虽然无法验证实力究竟如何,但在国奥队时,他可以直接和包括杜伊在内的几位教练沟通,这足以证明了他聪明的头脑。当然,他也将这种头脑带到了球场上。1.86米的身高,没有让他显得笨拙,这个可以被称为“万金油”的后卫;一直都在赛场上占据着一个位置。在赛场上,他可以阻截对方前锋的进攻,也可以作为前锋完成帽子戏法。如果不是因为年轻,陕西队中,他一定会有一席之地;如果不是因为内敛影响了名气,他的能力在国奥队也可以谋得一个机会。
这些正是国安队相中他的原因。2008赛季,陕西队一度成了争冠的热门,在一场重要的比赛前,记者来到古城西安。在陕西中新泸灞队的基地大厅里,记者一直等候着训练归来的队员们。当李毅、王鹏、李彦等熟悉的面孔一一进入大厅后,却没看到‘小老乡”的身影。十分钟后,小万回来了,手里拿着一个硕大的苹果。“你怎么来了?我们队不应该是你的线吧?”小万惊讶地说,随后便拉着记者聊了起来。“听到乡音很
开心。”小万离开的时候,回头告诉记者。2009赛季,他很可能会满耳乡音了,因为这一年,他可能将离开陕西,回到自己阔别了4年的家乡。他不是什么大腕,更不是什么转会市场上的热门,但是国安的求贤若渴和小万的回家心切,将最大限度地促成这次郎情妾意的转会。
非常渴望夺冠的国安队,得到同样渴望冠军奖杯的万厚良一也许,万厚良回家对双方来讲,仅仅是一次交易;而对上天来讲,却是一次天作之合。
2009年,也许是老天爷安排好,万厚良应该回家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