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上一次辽足降级,已经过去了13年。而今年,“比1995年更糟”。对于辽足来说,降级的命运,也许是一种体制层面的轮回,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次,不会再有大学生为了他们的衰败而进行一场颇具声势的唇枪舌战。
那是1995年12月,就职业化以来广东足球的繁荣和辽宁足球的衰败为题的一次大专辩论在广州举行。第一场在华南理工大和北京广播大学之间展开,正方辩题为:广东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窗口,拥有4支甲A球队,是体育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现,是中国足球走向职业化的必经之路。反方辩题为:广东省拥有4支甲A球队,这是中国足坛的一大怪现象,不利于中国足球运动的百花齐放。而第二场是由复旦大学对辽宁大学。复旦大学是正方,辩题是“享有全国‘十连冠’盛誉的辽宁队,在今年甲A联赛中胜少败多,被降为B组,这是中国足球水平提高的一大突破,是全国球迷的佳音!”辽宁大学是反方,辩题是“来自体育强省和足球强省的辽宁队,在95甲A联赛中降组,这是中国足球的一大灾难,是辽宁球迷的不幸,也是中国球迷的不幸”。我们要追寻的,正是这场有关辽足降组与足球体制改革关系的辩论所展现给我们的历史或者思潮。
复旦大学 冠军城市中都是狂热分子
如今的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萧思健当年还在学校团委工作,年纪尚轻,喜欢足球,于是经常和他的学生们去看球,说球,于是,当传出这次辩论赛的消息的时候,萧思健跃跃欲试。复旦方面接到比赛的邀请,学校的态度是:“这些是年轻人的事情和话题,就让这些年轻人去干吧。”
任务派给了萧思健,领队萧思健开始选拔人才,原则很简单———经常看球,有辩论能力即可。因为复旦的辩论队在1993年新加坡举行的国际大专辩论赛上夺得冠军,所以复旦辩论队名声在外,尽管这次比赛志在参与,但是,萧思健仍然选了当年狮城舌战中的替补队员何小兰作为主力队员,其他三个人是刘全刚、尹凡和况皓。
选拔的过程很费一点周折,因为当年,甲A是最流行的词汇,而恰恰在1995年,那年的冠军便是上海申花队,身在上海的复旦大学里有多少甲A球迷自然可想而知了!每逢到星期天下午,复旦平时人满为患的自习教室便冷清了许多,而从宿舍里不时传出学生的喊声,熟知内情的人一听便知,又是申花的比赛时间到了。
除了何小兰,其余三个人都是足球狂热分子,刘全刚沉稳,尹凡幽默,而况皓有冲劲。而且况皓还是个刚入校门的大一新生,由此可见,复旦大学当时的确是抱着志在参与的态度去参加的。
辽宁大学 "辽足降组,辽大不能再输"
当年辽宁队在五里河降级的时候,看台上刺骨的寒风中有球迷着上身,而他们手中点燃的打火机更是成为了很多球迷永恒的回忆,十连冠的辽宁队就此降级了!
那些点燃打火机的球迷中,当中就有不少的辽大学子,而当时作为校团委宣传部部长的郭长义在电视上目睹辽足降级的那一刻,不禁把桌子擂得震天响,那一天,辽大的一些学生就在学院的角落里烧火把,辽足去了,带走了他们的心。
所以当这个辩论赛要举行的时候,辽大自然义不容辞。为准备辩论赛,他们先后请了省体委主任崔大林、辽宁足球队主教练李树斌、辽宁股份制足球俱乐部运作人张桐坡,沈阳球迷协会会长黄祖钢以及球报、北京青年报等各方面的专家记者共13人给队员从理论和实践两大方面详述了辽宁队降组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及辽宁足球的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