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邓卓翔流浪记:想在鲁能从一而终 回武汉踢不现实
天下菠菜公司CEO
级别: 大牌球星
0  发表于: 2010-09-15 02:08

邓卓翔流浪记:想在鲁能从一而终 回武汉踢不现实

  22岁的邓卓翔已经在中国职业联赛中漂泊了4站。他说,如果家乡湖北有一支中超球队,他会毫不犹豫地回去,但遗憾的是,湖北没有这位天才前腰需要的足球土壤。    

  记者电话采访了邓卓翔、邓卓翔的恩师裴恩才及体育传媒界大腕刘建宏、颜强、马德兴,对于中国足球联赛本土化球员流失的现状,他们均表示,中国目前这种因联赛体系不健全而造成的本土化球员流失,不利于球员的成长。

  漂泊之例

  邓卓翔第一站:广东

  交不起体校学费 14岁离家赴广东

  也许很多球迷不知道,邓卓翔和国脚荣昊是“发小”,两人儿时同在武汉新华路小学上学,三年级时同时进入武汉市体校,10岁就开始了足球之路。就在此时,邓卓翔开始为自己的第一次漂泊做打算。

  “当时体校的收费不低,一年全算起来得交1万多块钱,我们家也是普通家庭,压力太大了。”邓卓翔日前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带着为爸爸妈妈减轻经济负担的心愿,2002年,14岁的邓卓翔“漂”到了他的职业生涯第一个落脚点——广东名峰足球俱乐部。

  “当时只是觉得有球踢就好,再说我当时每个月还能拿到300元的工资。”邓卓翔说,就这样,他在广东一呆就是3年。

  邓卓翔第二站:湖北

  幸遇恩师裴恩才 如今仍留恋家乡

  对少小离家的邓卓翔而言,在自己的家门口踢球是一直以来的梦想。“从武汉出来的时候就想过,以后一定要进入湖北队踢职业联赛。”邓卓翔说。

  2005年,邓卓翔被时任湖北队主帅的裴恩才看中,他实现了回家的愿望。“当时武汉光谷俱乐部实行的是走训制,这样我基本每周都可以回家,能够在父母的身边踢球,当时感觉真的太幸福了。”邓卓翔说。

  “我留恋武汉的一切,家是最重要的。还有熟悉的家乡话,一群一起长大的朋友,还有一堆好吃的东西。我想,这就是家的感觉吧。”邓卓翔说。

  邓卓翔第三站:江苏

  强迫自己别想家 乡愁不愿对人说

  在家乡效力的快乐只维持了3年多。2008年,武汉光谷俱乐部退出中超联赛。邓卓翔没球踢了。

  “我刚刚打上一线队,有些老大哥找好了下家,但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办,好不容易实现了在自己家乡踢球的愿望,没几年就破灭了,当时的心情绝对是跌落到了谷底,也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继续踢球。”邓卓翔说。

  2009年,邓卓翔随着恩师裴恩才来到江苏舜天。“足球梦”得以延续,但邓卓翔却又不能在家里陪伴父母了。

  “小时候去广东踢球,那时还不太懂事,觉得离开父母还有些兴奋。但到了南京的时候大了,应该说我必须强制自己不想家,不想那些漂泊的往事。”邓卓翔说。

  在江苏的日子,想家的感觉一直折磨着邓卓翔。个性沉默的他很少和队友说起自己在武汉踢球的日子,他怕让别人感受到自己背井离乡的寂寞。

  裴恩才对记者说:“邓卓翔这孩子别看在场上踢球有一套,但他把话都放在了肚子里。当时在江苏队的湖北球员不光他一个,他们都是我看着长大的球员,有时候会专门找他们谈谈话,就是希望能够让他们安心在这里踢球。”

  邓卓翔漂泊第四站:山东

  一次次适应环境 厌倦漂泊想回家

  2009年,邓卓翔取得了中超最佳新人的头衔。今年,他加盟山东鲁能,这也是他职业生涯的第四站。

  如今邓卓翔已经是中超的红人,但他心里总有一丝遗憾。22岁的邓卓翔已经在4个俱乐部踢过球,这过程有多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

  “广东、江苏和山东的足球风格不一样,能初步适应一个球队的技术风格,怎么着也得几个月的时间,这还不包括在比赛的过程中提高和领悟。”邓卓翔说,“我只能比其他球员更卖力。”

  裴恩才曾表示,像邓卓翔这样的优秀球员更应该在一个俱乐部中长期发展,多次转换俱乐部对年轻球员的成长不是什么好事情。对于恩师的看法,邓卓翔也感同身受:“今年是我代表山东鲁能踢的第一个赛季,我希望能够在这里一直踢下去,只有环境稳定,球员才能少一些后顾之忧,我已经对漂泊有些厌倦了。”

  但邓卓翔更希望回到湖北武汉。“我想,如果家乡能够再有一支中超球队,我的首选当然是回家乡踢球,但是现在,不可能成为现实。”邓卓翔说。

  漂泊之利

  多种流派大融合 战术素养能提高

  北京队的“小、快、灵”、上海队的“抢、逼、围”、南方球队以个人技术见长的技战术打法,如果这些特点能够融合在一支队伍中,那无疑是一件好事,而联赛的人员流动,使技术流派的融合成为可能。

  《体坛周报》副社长颜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举了英超的例子。

  英格兰足球以前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就是高举高打,但事实上,英格兰足球从俱乐部到国家队早就开始转向技术流,注重脚下。这样的技术变化正是从曼联、阿森纳等超级俱乐部大量引进国际知名球员开始的,这些“外来户”将球队的战术素养提升了一大截。

  央视名嘴刘建宏则表示,中国联赛中球员的交流应该是和国际足坛接轨的表现。“比如在甲A联赛初期,黎兵从四川转会到广东,当时的南派足球以技术风格见长,但黎兵在队伍中的高中锋战术同样得到了有机的配合。”刘建宏说。

  《体坛周报》副总编马德兴则认为,球员的交流有利于足球竞技运动的发展。“职业联赛刚开始时,山东队本土化最明显,给球迷的印象就是山东大汉踢球大刀阔斧,甚至是有点糙,但经过这几年的引援调整,山东队成为非常讲究脚下配合和技战术的球队,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变化。”

  漂泊之弊

  优秀人才全外流 强弱差距更明显

  “英格兰足坛一样存在着本地化球员缺失的问题,外籍球员在队伍中占有绝对力量,这个现象要比中国的职业联赛更加严重。”颜强说,在英超,阿森纳等俱乐部曾出现过上场球员全部是外籍球员的情况。

  “在南非世界杯上,英格兰队并没有突出性表现,这样的局面也让英格兰足球界产生了疑问,是否近年忽视了本土球员的培养。”颜强说。

  在中国职业联赛中,虽然不存在外籍球员充斥赛场的情况,但大俱乐部购买到国内优秀的足球人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让俱乐部的弱势群体竞争力减弱,从而令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换句话说,俱乐部辛苦培养出来的优秀本土化球员被大俱乐部买走,小俱乐部的利益就无法得到保障。

  漂泊之解

  建立业余联赛 小球员不愁出路

  刘建宏认为,想改善各地方俱乐部本地化球员缺失的现状,必须建立相应的业余联赛,即以各地方为单位,建立企业联赛、校园联赛等。“现在一直说青少年培养薄弱,或者本地球员少,关键就是踢球的人太少了。”刘建宏说。

  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一级城市,很少有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去踢球,原因就是踢球的出路太单一了。

  如果业余联赛建立起来,踢球的孩子能进入到企事业单位,而且又能够发挥足球方面的特长,出路就不是问题。

  完善预备队联赛 新星不会被抢走

  马德兴认为,完善中国足球联赛体系,是各地方俱乐部留住本土球员的有效办法。

  “中国足球的职业联赛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职业联赛。按照真正的竞赛体系,在职业联赛的基础下,俱乐部还应该有各级别预备队的职业联赛,但在中国联赛中始终没开展起来。”马德兴说。

  我们的近邻日本、韩国,都建立了各级预备队联赛。打不上顶级职业联赛的小球员,每周也都可以在预备队联赛中出场。队员得到锻炼的同时,教练也可以通过预备队联赛挑选优秀的本土化球员。

  “目前足协组织的一些梯队建设都是打集中赛会制的比赛,一些俱乐部本土球员就是在这时被其他俱乐部挑走的,中国职业俱乐部的梯队建设大多是为其他地区的球员做嫁衣。”马德兴说。

  俱乐部眼光放远 潜力股留在家乡

  马德兴认为,俱乐部没有长远发展的打算,令本地球员的培养成为空谈。

  对于球员而言,找到地方踢球才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如果在家乡不能找到成长的空间,就只能转投其他地方。从小在外打拼,会令这些球员的地域归属感变得淡漠。而对于俱乐部而言,本土球员如果在其他地方有了发展,俱乐部再想将其“回收”就非常困难。

  对此,刘建宏则认为,中国职业联赛的部分俱乐部投资人基本上属于投机者,在有利时投入,没利时就轻言放弃和退出,这就是俱乐部“短命”的原因。

  “比如湖北武汉足球俱乐部的退出,使得大量的湖北球员外流,现在国家队中这么多的湖北球员,没有一个是在湖北队效力的,这是因为家乡根本就没有生存土壤。”刘建宏说。  
红魔,永远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