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足球最艰难的时刻,新的足协领导班子又想到了把孩子送出去。
未来几年,中国足协将分批多次向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输送有潜质的15岁以下和17岁以下的足球少年。
8月,中国足协已开始全面启动国内的海选工作,首先在国内的适龄球员中选择数百名候选球员,本月初在香河基地由西班牙青训专家进行第二轮筛选,最后确定第一批45~50人赴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的球员名单。
此次“西班牙留洋计划”则是一个开始,按照计划,从2011年开始,每年留学欧洲的中国青少年球员将超过100人。
“留洋计划能否取得成功不好说,但解决不了中国足球发展的根本问题,青少年培养不能光看训练得如何,还要看能否大面积地普及。”国安俱乐部副董事长张路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作为享誉世界的足球圣地,加泰罗尼亚地区云集了包括巴塞罗那、西班牙人等在内的多家西班牙顶级职业足球俱乐部。
足协副主席韦迪表示,这项计划初步构想是向每家俱乐部输送3~5名运动员,为期三年。“除了要强化他们的足球水平,还要进行完整的文化课教育。这些队员回国之前还会拿到初级教练员资格,未来也都会为中国足球做事。”
9月8日,韦迪将率领一个4人特别工作小组前往法国、西班牙和德国访问,为期10天,除了要同三个足球发达国家的相关人士就未来帮助我国培训优秀青少年足球人才进行一番意向性洽谈,还有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全面考察即将启动的“赴加泰罗尼亚地区留学”项目,以保证这个项目未来真正能成为一次成功的“留洋行动”。特别工作小组的“慎重之举”也使足协原本9月底出发的计划推迟到了年底。
前车之鉴
“事实上,此次‘留洋计划’并不是中国足球青少年第一次走出国门。从1992年开始,就有这样的行动了。尤其是2000年到2003年之间,经营这种足球青少年留学项目的经纪人多如牛毛,很多和体育沾边的人都在运作这样的项目,只需和海外足球俱乐部有点关系就可轻松运作成功,可真正成才的队员有几个?结果想必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一位长期关注青少年足球梯队的圈内人则表示。
时间回到18年前,当时的中国足球正在职业化方向前进,整个足球环境与今日似乎有着某种相似,都是向足球强国学习。不同的是,18年后是痛定思痛,18年前是意气风发。
1992年的“巴西留洋计划”选择了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当时,中国足协与健力宝集团签订协议,正式筹备健力宝青少队。一年后,最后入选的22人奔赴巴西圣保罗,当时的经费是90万美元。
全队最后的驻扎地是在一个远离圣保罗的山庄里,训练用场地也是队员与教练亲手整理出来的。留学期间,球队共参加了165场比赛。
“可想而知,当时的环境下,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出国还是第一次,这些孩子同样如此,在一个基本与山外社会绝缘的环境下,年少时期的他们在各方面还是不适应的。偶然空闲时,这些孩子最大的乐趣就是坐在路边看过往的巴西女孩哪个更美。”上述圈内人士说道。
三年后,健力宝队回国。1996年3月28日,健力宝青年队第二次赴巴西,全队驻扎于条件稍好点的瓜拉尼俱乐部,当然经费也增加到了100万美元。
作为先锋的“健力宝模式”在以后的十几年中成为一种基本模式,当然也是一种最原始的向世界足球强国学习的举措。1998年6月,红塔青年队27人开赴巴西留学,其中绝大部分是81~85年龄段的球员。几乎在同期,上海申花俱乐部也组织了一支队伍赴巴西留学。申花方面挑选83~85年龄段的小球员,巴西圣保罗俱乐部提供训练基地以及比赛的机会。
“这批球员算是真正融合到了巴西最原生态的足球环境中来学习,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一共打了110场比赛。但无论是健力宝还是申花,这些青少年在10年后,真正成为中国职业足球中流砥柱的人并不多。”上述圈内人士认为。
以健力宝青年队为例,前后两次奔赴巴西留学的队员共29人,2004年,国家队铩羽2006年世界杯预选赛小组赛中,共有7名前健力宝青年队队员先后入选了世界杯预选赛阵容,如果按照足协当年的期待,健力宝队的成才率仅为24%。
红塔青年队虽然在巴西的两年内三次夺得巴西青少年杯比赛的冠军,但回国后,随着云南足球的没落,这些人也一同埋没。
而当年同在巴西圣保罗俱乐部效力的申花队队员与卡卡则是一个在天上,一群在地上。
预防暗箱操作
“中国足球的巴西留洋经历算是一部足球信仰的悲伤史,从本质上,无论是哪种模式都不是问题,但是,当这些球员‘学成归来后’的‘可持续发展’才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 上述圈内人士表示。
而在张路看来,所谓“可持续发展”关键是“土壤是否肥沃”,而土壤的问题同样也决定着“足球人才”的选拔。“在一个青少年的足球普及率不高的环境里去选所谓的‘足球人才’甚至是‘足球天才’,这怎么可能,我们的条件太有限了。”张路说。
根据此次“留洋计划”,选拔“队员”的范围是在足球学校、青少年足球俱乐部等。
而据中国足协青少部统计,中国职业联赛刚开始时,足球学校在全国开始开花。1997年时,中国的足球学校达到了3000所左右。但从2000年起,足球学校数量就开始下降,目前在中国足协注册的足校只有将近300所。
“不好意思,我们已经休息了。未来还继续青少年足球培养的可能性不大。”北京华亚飞鹰足校总经理刘奇伟告诉本报记者。
三年前,当全国足球学校“死亡”近九成时,还在硬挺的刘奇伟就曾感慨,生存都出现了问题,足球学校盈利就更不可能了。当时,足球学校很难招到学员。
“人本来就少,在这种背景下,暗箱操作的可能性无疑就大。”上述圈内人士很是担忧。
该人士给本报记者举了近期亲身经历的一个例子。一位青少年的家长想让孩子进中超某队,而该俱乐部的二线主教练则表示,自己的队伍去外地训练的费用很缺。言外之意,是想要这位家长“出点血”。
为避免类似的暗箱操作,中国足协已经设计好了参加留洋培训球员的选拔模式:聘请国外俱乐部的专家到学校、足校以及俱乐部梯队中进行选材,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暗箱操作。
为保证留学少年年龄的真实性,足协方面将在最后的留学名单确认前,为每一位候选球员都做一次单价在千元左右的核磁共振测试。足协青社部主任孙哲东表示:“这次去西班牙留学的小球员年龄绝不能作假,引入‘核磁共振’的测试方式,就是要杜绝那些超龄球员获得难得的留学资格。”
足协可能将建立一个青少年联赛,在锻炼年轻球员的同时,也为选拔球员赴海外培训提供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