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还有最后的18天,国奥队的备战工作也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尽管围绕着国奥队内外的流言已经成为球迷们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而目前覆辙中国足球整体工作,也是国奥队领队的中国足协专职副主席谢亚龙在其此前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也饱受非议。不可否认,随着国足在世界杯赛场上的折戟沉沙,国奥队已经成为了挽救中国足协,挽救中国足球,这项世界第一运动的生存环境的最后机会。
此前的一致观点是,本次中国足协对于国奥队的态度就是对于中国足球的又一次豪赌。而赌本则是以中国足球未来几年的发展作为代价。不错,尽遣中国足球所有精英出战,围绕着国奥队的计划进行长期的备战,甚至不惜损失已牺牲联赛的完整性为基础,临阵将带队两年的杜伊换掉,最后发展到以牺牲国足在世界杯上的作为为代价。
如此巨额赌本,恐怕已经超越了阎世铎时代的豪赌场面。国足因方方面面的干扰而失去了世界杯出线的机会固然悲哀。然而,正如那句“不用洗,直接睡”一般,当分组抽签揭晓的一刹那,就已经判定了国家队在世界杯20强赛上的死刑。实事求是的来说,即便是国家队真的可以做到如抗震救灾一般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是否就有把握从世预赛最恐怖的死亡之组逃出生天?
国足死则死矣,讨论这个已经没有多少现实意义。我们真正要面对的,则是中国足球近10年内最关键的逆转点,也就是作为东道主的国奥队在新中国有史以来主办的最高级别的体育盛会——北京奥运会上的表现。说北京奥运会是近10年最好的机会,不是危言耸听。众所周知,足球是一项需要长期积累,难以“跨越式发展”的项目。就算把FIFA主席布拉特的儿子请来当国足主帅,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也不会一日千里。正如李承鹏先生在一篇名为《中国足球二十强兵败真相调查(3、4)》的博客中所言,这里面,既有环境原因,体制原因,也同样有经济的原因。而这些原因,是哪怕用10-20年的时间都不可能发生任何根本性转变的。笔者在此不再多做赘述。
相关链接:《中国足球二十强兵败真相调查(3、4)》
也就是说,按照目前现有的局面,中国足球在本质上也是不可能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诚然,我们的联赛是基础。然而根据权威技术统计,近2个赛季的中超联赛恰恰是近几年联赛中回暖度最高年份。这也就可以直接证明,联赛水平的提升对国家整体足球水平的提升是一个稳固但缓慢的作用过程,它可以被形容为食补良品,但决不是一针强心剂。而另一项数据则更更具说服力。在国足从世预赛中出局后,中超联赛战火重燃的第12轮,联赛的上座率则损失了2/3!可以说,联赛在温补国字号的同时,则要承受着中国足球的高端带给基层的双倍打击。
同样,让我们对比中国体育界和领导层对足球的关注度。在80年代,国家和党领导人邓小平曾专门提出了“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这一论点。而在此之后,中国体育界无论是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都给予了足球强力的支持。甚至在体育制度改革刚刚开始的时候,作为甲A联赛的创办者,中国足协还是走在体育界改革的前端的。但是对比于日本、韩国的财力和足球管理体制,甚至是体育教育制度(日本推行的社区,学校足球和韩国推行的大学足球)的支撑,我们的改革脚步却显得步子迈得太小,以致与早早起步,最终却落后于其他领域改革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