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的成与败,是因为这个系统出现了问题!”国足再次出局后,谢亚龙这样说。可是,作为这个系统建立者和维护者的中国足协,才是最大的“问题”。尤其其官僚气质与落后的管理手段,让与其合作的赞助商们痛苦不堪。足协与赞助商十多年来猫鼠游戏般的博弈,后果就是如今赞助商们望风而逃,联赛与国家队双重低迷。这是一种双输的结果,正如股市上的“负和游戏”。
足协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这个问题早有公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是最有代表性的形容。一方面,足协代表国家体育总局,管理所有的足球赛事资源;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特殊的企业,很多人常规意义上把其当成一个事业单位。足协给予外界的认知是,既是官,还是商人!
造就中国足协这种生存状况的原因有很多,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足协扮演的角色略有不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进入职业化足球改革之后,中国足协的衣食父母不再是国家,而是普通的中国球迷。
从1994年职业联赛启动开始,中国足协就不再从国家体委受领任何资金。作为职业体育的改革和试点单位,在红火的职业足球联赛的推动下,足球市场的收入很快就让中国足协摆脱了国家拨款束缚,成为一家特殊的体育机构。在那个年代,足协作为体育改革的先锋,也是体委下属其他中心和机构羡慕和讨论的对象。这些以前的国家干部,现在的收入完全来自于市场,像每年国际管理集团(IMG)就为足协提供足够资金,扣除人员经费和办公成本,足协还有充足的资金去做其他足球资源和项目的开发。
2007年在“国际足球竞技场论坛”上,当时的中超联赛秘书长郎效农在发言中说到了一个数据,“目前国内足球俱乐部的经营收入,75%左右来自于投资者身份的赞助商!”和俱乐部不同的是,中国足协的收入主要来自于中超联赛和战略合作伙伴。
2005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批准足协牵头成立了中超公司,足协也是最大股东。中超公司的注册资本总额为200万元,中国足协出资72万元,占36%的股份;16家中超俱乐部分别出资8万元,各占4%的股份。按照当初的股份协议,中国足协是大股东,本来应该按照股份比例进行分红的,但谢亚龙主动要求加入了一个补充条款,规定足协分红的上限是1000万元。
中超公司的钱从哪里来?当然是职业联赛。而职业联赛之所以吸引投资商、赞助商和媒体资源的众多投入,还是源于中国球迷对足球运动的支持。与中国足协合作的两个主要的合作伙伴,阿迪达斯和瑞士盈方集团,他们之所以心甘情愿每年付给中国足协数千万人民币,归根结底还是中国球迷。在中国体育的范畴中,足球一直是一个弱势项目,既没有成绩,又没有美誉度,但职业足球联赛推出之后,球迷被点燃的足球激情让赞助商们纷至沓来,这才让中国足协有了“第一桶金”。
在正在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众多项目中,足球项目的经费数额只排在第11位,这和男女足的成绩预期以及他们在中国体育中的地位,是非常契合的。更多的金钱,肯定要投到那些奥运会争金夺银的项目中。当然,足球的这部分资金依然是主要来自于足协自身,只有2007年女足聘请外籍主教练时因经费困难,足协向有关部门申请了资金。
足协属于国家事业单位,但它又必须自负盈亏养活自己,所以一直都有“官办经商”的职能。为了更好地赚到钱、多赚钱,足协在1993年就成立了中国福特宝公司。这个相当于足协经营部的公司,表面上属于自主经营的一家企业,实际上多年来都很难摆脱足协的主管。该公司在中国足协有常规的合作伙伴之后,就会靠边站,一旦合作伙伴在经营上出现问题,它就站出来充当救火队员。最成功的例子是2001年ISL破产,及时“顶上”的福特宝成功化解了足协的经济危机,并助中国男足顺利完成了冲进世界杯和备战世界杯的基础工作。
为什么说中国足协是一家“特殊的企业”?因为它虽然是官办背景,却不花国家俸禄,主要经费完全靠市场解决,可它又无法真正摆脱体育总局的管辖和管理。在最新的体委系统工资制度改革中,中国足协又一次成为了“试点”单位。目前谢亚龙这些正司级的副主席,月薪超过了1万元,以下的部门主管处级领导薪水都在8000元以上,副处级干部平均7000多,一般职员也有5000多元。这样的薪水标准,在当下的社会各行各业中应该算中高收入水准,可惜他们却没有用最好的成绩,来回报真正养活他们的中国球迷。
赞助商是中国足球的衣食父母,因为他们提供资金上的基本保障;但从根源上看,球迷才是其真正的衣食父母。任何一个赞助商选择投资中国足球,瞄准的还是球迷的口袋。
赞助商选择一个项目,主要看三个条件:第一,项目有无好的品牌,竞技水平很多时候并不是决定赞助商选择品牌的标准;第二,项目的市场成熟度和美誉度。越是相对成熟和美誉度高的赛事资源,越是聚合了大批的高质量品牌赞助商,这是一种“正循环”;第三,项目的管理者及营销团队是否真正尊重客户、善待客户,是否会主动维系自己的品牌价值。很多时候,赞助商到一个项目来,并不完全是看重直接赞助的行为能赚到多少钱,而是为了推广和营销自身的品牌。对商家来说,他们都把“逢天时、占地利、得人和、成大业”当成经营理念,而管理中国足球整体资源和经营开发的足协呢?
目前,国内企业流行的体育赞助形式主要有三种:媒体节目赞助、运动队赞助和赛事赞助。赞助商最看重的是什么?首先肯定是媒体曝光度,所以但凡实力雄厚的赞助商,一定选择直接的媒体投放;其次才是通过运动队和赛事赞助,间接提升品牌的曝光度和赞助价值。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在中国,足球也是最受民众和球迷关注的大众体育项目,所以职业联赛之初,赞助商挤爆了中国足协的门槛。1998年之前,当时经营职业联赛的IMG,根本无需担心赞助商的问题。即将在中国之队合作伙伴盈方卸任的王应权,当时也是IMG的中国区总裁,他经历过中国足球最红火和最低迷的两个极端。
“1998年之前,赞助商想赞助甲A必须要排队,而且都是国际品牌或国内的名牌企业。像百事可乐、西门子、飞利浦这样的国际知名品牌,当时就是想赞助也进不来,因为有排他性的问题。当时我们开发项目的能力有限,落实赞助商的权益也有欠缺,可人家不管,硬是要进来。所以当时IMG和中国足协每天都是笑呵呵的。没想到最近几年,足球市场出现这么大的萎缩,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整个足球项目在中国社会中的认知度和美誉度都很差。加上成绩不好,联赛问题也不少,各级国家队战绩普遍不好,很多东西集合在一起,项目经营起来就一定困难。”
2006年,瑞士盈方接替福特宝公司,成为足协在中国之队的战略合作伙伴。可两年多的经营过程中,盈方不仅失去了最大的主赞助商西门子,原有的一些客户也纷纷撤离。新客户除了起亚汽车新近加入,其他并没有在经营环节获得实质意义上的突破。这不仅仅影响了中国足协的钱袋子,也会对各级国字号球队的正常运作和备战带来负面影响,盈方的声誉更是受到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