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欧洲杯八大印象:新势力异军突起 死亡之组全军覆没
天下菠菜公司CEO
级别: 大牌球星
0  发表于: 2008-07-02 02:02

欧洲杯八大印象:新势力异军突起 死亡之组全军覆没

  23天31场比赛,2008年欧洲杯留给我们太多惊喜故事。

  死亡之组精彩开局,橙色风暴席卷欧洲,巴斯滕的球队让2006世界杯冠亚军意大利和法国毫无还手之力。荷兰球迷更是将整个瑞士变成橙色海洋。土耳其、俄罗斯和克罗地亚在开局的平庸后,也很快带给球迷巨大惊喜。弱小的东道主则双双在小组赛就打道回府,

  只留下弗雷的眼泪、库恩的悲伤和希克斯贝格的无能为力。一批年轻球员开始上位,带给我们有喜也有悲,而不少老将也已淡出昔日辉煌。

  东欧印记在淘汰赛开始越发强烈。特里姆带领的土耳其逆转捷克,希丁克执教的俄罗斯抹杀鲜艳的橙色。不断奔跑、团队精神是他们的特性。土耳其三次绝杀对手的血性更让普拉蒂尼感叹"没有对手能生存下来"。但绝杀之人却被人绝杀。坚硬而不乏灵性的德国人战胜了土耳其人的狂野。和他们一起在决赛会师的同样是灵动而不乏严谨的西班牙人,斗牛士以更强的技术控制战胜了奔跑的俄国人。

  一场技术流和力量派的决赛,或许正是球迷期待的,但他们相互间其实早已吸取了对方的优点。足球发展的融合趋势,正是本届欧洲杯的一大特点。 No.1 技术和力量的决战

  再也想不出一个更经典的对阵来作为本届欧洲杯决赛。西班牙对德国,技术流高手对上了力量派代表,是西班牙人的脚下技术和传切配合支配比赛,还是德国人剽悍身体与严格纪律继续赢得胜利?西班牙华丽的球风总是难以摆脱脆弱的印像,44年的“怀才不遇”就是明证,而德国人的严谨和理性却总有能力让球队取得佳绩,这样两支球队在决赛中相遇,仿佛天意注定,不只是要揭开2008欧洲杯的迷底,还要给足球中争论不休的技术与力量之争提供一个答案。

  这两支决赛球队类型如此对立,不过回顾他们一路杀到决赛的历程,看到的却是技术流与力量派的界限却越来越模糊。德国战车的线条早已不再僵硬,看看巴拉克如何过掉葡萄牙的博辛瓦,看看德国人在土耳其禁区前的传切配合和进球,又哪里会让人联想到“粗笨”二字?而西班牙用谨慎的防守零封意大利时,他们的实用主义比对手意大利人还要彻底,传统的西班牙阵中不会看到塞纳这种类型的后腰,对这个中场绞肉机来说,伊比利亚人的艺术与激情何在?

  不过就是这个变异的德国结束了12年的欧洲杯不胜历史,就是这个变异的西班牙终于开始把才华兑现为战绩,两种风格的融汇比这场对比鲜明的决赛本身值得回味。当球迷们为欧洲杯初期葡萄牙、荷兰让人振奋的表演高喊“技术足球回归”时可能言之过早,最后还是老帅阿拉贡内斯的犬儒主义让西班牙这个技术流硕果仅存。无论如何,几年前我们还担心功利主义泛滥让世界大赛失去观赏性,这个欧洲杯充满娱乐的比赛却只多不少,管他是技术流加强实用性,还是力量派一天天走向技术化,让足球风格的交融来得更猛烈些吧。

  No.2 东欧印记震动欧洲

  欧盟东扩总是让俄罗斯紧张,不过这届欧洲杯他们不会有怨言。足球场上俄罗斯终于回到了欧洲怀抱,而且作为一个大国留下了自己的印记:杀入半决赛,用荷兰人的方式漂亮地淘汰荷兰令整个欧洲震惊,阿尔沙文一战成名,俄罗斯终于找回了一点昔日足球大国的荣光。他们在世界杯或欧洲杯打入过淘汰赛阶段还是1988前苏联时代的事。自从东欧剧变以来,俄罗斯和东欧球队总体平庸的表现,让人很难想起欧洲杯前几届得主都是东欧球队。

  俄罗斯有机会出现在欧洲杯决赛阶段,还要感谢同样来自东欧的克罗地亚,是比利奇的球队在温布利击败英格兰,才给了俄罗斯去瑞士和奥地利的机会。克罗地亚的球风比起俄罗斯更是传统的东欧系,2比1击败德国那场经典比赛,让球迷领略了斯拉夫足球的技术与速度,而让人称奇的是克罗地亚队中除了摩德里奇(下赛季转会英超热刺),其实没有一个人在国内联赛中踢球。可惜的是捷克在最后一刻被土耳其逆转,不然的话欧洲杯8强就将出现3支东欧球队的身影。东欧足球真的复兴了?现在也许还言之尚早,不过俄罗斯和克罗地亚带来的精彩说明一个事实,少了东欧风情的欧洲杯永远说不上完美。

  No.3 东道主悲伤郁闷

  奥地利球迷也许是世界上最有自知之明的,他们在欧洲杯之前居然呼吁自己的国家队退出比赛,把位置让给英国队,省得奥地利队水平太低影响欧洲杯的质量。不过奥地利球迷的好心也抵挡不了赛制对东道主的好意,最终世界排名92的奥地利还是参加了决赛阶段的比赛,凭借裁判最后时刻判给他们的一个点球逼平了波兰,避免了三场全负、一球未进的耻辱结局。另一个东道主瑞士比奥地利看上去更有希望一些,但结局仍然是16支球队中第一个被淘汰出局。难怪媒体在欧洲杯评论两个东道主说:“这会是最无私的主人,筹备了盛大的派对,把客人接来后就悄然退隐,把自己家大厅留给客人们狂欢。”

  2000年比利时与荷兰合办欧洲杯时,两国合办的弊端就已通过比利时小组赛出局而被议论纷纷了。合办是小国能当上东道主的唯一希望,小国合办不可避免会让弱队多占用决赛名额。当年毕竟还有荷兰可以继续走下去,而这一届的瑞士和奥地利显然更是白白占用了16个决赛参赛名额的两个。下一次欧洲杯又是合办,波兰/乌克兰击败了包括克罗地亚/匈牙利在内的对手取得主办权。欧洲杯四年后又会有两个“无私的主人”?而合办制度也还会继续下去。

  No.4 死亡之组全部死亡

  “能在‘死亡之组’杀出一条血路突围而出的,极有可能夺得最后冠军”,这是赛前一个被广泛认同的预言。C组四支球队包括上届世界杯的冠亚军外加无冕之王荷兰,的确都不容小觑。结果几支强队在本次杯赛中的命运让人大跌眼镜,荷兰的出线形势在赛前不被看好,却先后狂胜世界杯冠亚军,鲁本得意扬扬地说:“这确实是死亡之组,但却是由我们在创造死亡。”不过刚屠杀了意大利和法国,转眼四分之一决赛,荷兰就成了被屠杀的一方,碰上了希丁克带领下比自己更像荷兰的俄罗斯,被对方也照本宣科地来了个3比1。而世界冠军意大利的命运也没有好到哪里去,他们小组赛最后一场血拼掉法国出线,在四分之一决赛中被已88年没胜过自己的西班牙点球淘汰;当然最悲惨的还是世界亚军法国,他们小组赛一场不胜,被荷兰和意大利打进6球,和罗马尼亚一道被淘汰出局。尘埃落定之时,人们才看到“死亡之组”四个字的真实含义,原来不幸落入这个小组的每支球队,都早早被打上了死亡的烙印。

  No.5 荷兰球迷最大一景

  荷兰队是场上的风景,荷兰场迷则是场外的风景。6万荷兰球迷开七八个小时汽车冲进瑞士伯尔尼,让这个城市的人口一下子倍增。这些自娱自乐的球迷打份得奇型怪状,戴着夸张的假发和墨镜,颜色则是整齐的橙色,害得瑞士铁路工人只得把自己平日的橙色闪光背色改成黄色。这些富足的荷兰人受到东道主的广泛欢迎,不只是因为啤酒销量的上升大多数拜他们所赐,更因为这些理性球迷们相对安静,组织有序,闹事不多。他们组成规模庞大的帐蓬军,看大屏幕,开派对,至于球队打成什么倒是要求不高。也许多年来追随一支能打出惊心动魄比赛,成绩却总不尽人意的球队,荷兰球迷早就学会了胜过欣然,小组赛连胜世界冠军和亚军自然兴高彩烈,四分之一决赛输给俄罗斯出局,这些球迷像橙色的泪水,安静地流回了荷兰老家消失,等着下一次大赛,又会是一片热烈的橙色海洋。

  No.6 奔跑让他们如此美丽

  俄罗斯用什么摧毁荷兰?速度。让人透不过气来的进攻节奏来自球员不懈的奔跑。那场120分钟的比赛,三个俄罗斯球员跑动距离超过14公里,西马克竟然一路跑了14.99公理。整个球队的平均跑动距离比荷兰高出近2公里,在加时赛最后10分钟他们就这样跑垮了荷兰队。可以说俄罗斯的奇迹是跑出来的,前四场比赛球员平均跑动距离10.875公里,比其他15支球队平均距离高出0.31公里。

  奔跑的不只是俄罗斯,整个欧洲杯都在奔跑,除了老迈的法国和落伍的意大利等几个另类。输给俄罗斯的荷兰其实也没少跑,小组赛第一轮与意大利便对比鲜明,高速奔跑中的娴熟配合,这样的攻势意大利如何应付?传统上的奔跑之王德国首轮对波兰也打得荡气回肠,不过他们和第一轮的荷兰相比,全队加起来也少跑了近3公里。全队都在狂奔的还有克罗地亚,他们奔跑中保持队型的紧凑,打出了全攻全守的味道,土耳其也在狂奔,比赛最后时刻没命地冲击对方防线,普拉蒂尼感叹“没有对手能生存下来”。

  站着踢球的球队注定被淘汰,西班牙和德国都是跑到了最后,虽然他们不是跑得最多的球队。毕竟足球不是马拉松,跑动距离不代表一切,传接球技术和熟练的配合总能让球员节省一些体力,西班牙人这一次也没有凭着自己技术优势偷懒,哈维们照样场场跑上11、12公里,难怪他们杀入最后的决战。

  No.7 新人上位有悲有喜

  江山代有新人出,两年前的世界杯是告别盛会,齐达内、菲戈等人的离开空出了舞台,2008欧洲杯该轮到新人上位。德国人早走了一步,两年前已急不可待的换上新人,收获自然也早了一步。虽然巴拉克的作用还不可或缺,但波多尔斯基,施魏因施泰格等终成球队主干,唯一遗憾可能就是戈麦斯让人失望。

  他们的决赛对手西班牙也终于送别了劳尔时代,托雷斯、比利亚甚至法布里加斯等人出手不凡,杀入决赛,阿拉贡内斯的换代决心得到了最好回报。

  无论是强队还是弱队都争先换代,整届欧洲杯都涌动着青春的气息。小组赛上让人惊艳的荷兰让人看到了年轻一代球星的实力,不过他们更是让人印象深刻地输给了平均年龄最低的俄罗斯。另一支黑马是土耳其,特里姆力排众议不带哈坎·苏克等老将,年轻的图兰们则拼出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C·罗是最受期待的新星,不过他与西芒、夸莱斯马等人看来还没准备好接替黄金一代的班。年轻一代不见得都会带来理想的战绩,不过在换代问题上拖在后面的注定要承担恶果:法国的欧洲杯之旅不只是图拉姆等老将的噩梦,更关键的是未受重用的本泽马、纳斯里和本阿尔法等人失去挺身而出的良机。

  No.8 “消失”的裁判争议

  本届欧洲杯还有一样好处,没有裁判一举成名。没有尼尔森,没有莫雷诺,甚至没有一名裁判当上了主赛主角。没有一次大赛不会有裁判争议,但这次欧洲杯可以说没有一场比赛结果因为裁判而不同,这在赛前简直难以想象。BBC赛前特意开了个专栏《假如你是裁判》,来讨论比赛中出现的裁判争议,可惜欧洲杯的争议却实在不多。

  当然不满永远存在。意大利人不满意荷兰的第一个进球,不过新规则下范尼的进球确实不算越位,在各家媒体的争论还不到一天,欧足联就站出来强调新规则,支持裁判,就此结束了整个欧洲杯最大一次裁判争议。不满裁判的最大牌球迷是波兰总理,他扬言很想杀掉主吹波兰对奥地利比赛的主裁韦伯。韦伯确实在比赛最后时刻给了东道主奥地利一个点球,不过波兰人的愤怒更多是无法接受最后时刻胜利化为乌有。波兰人冷静下来会明白这个东道主优势从来就是足球的一部分,何况比起德国和克罗地亚的水准,他们和奥地利一起出局是必然结果。

  裁判争议仿佛已成历界大赛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过当我们回顾本届欧洲杯时发现此项缺失时,决不因此感到遗憾,因为这意味着裁判们总体正常地执法比赛,不只是公平,而且几乎没有场面失控的情况。此后能让我们回忆起本届裁判的,恐怕只有几个花絮,比如小组赛波兰对德国的那一场,当裁判出黄牌时,却错拿了红牌出来吓了波兰球员斯莫拉雷克一跳。还有俄罗斯和荷兰的比赛中,米歇尔收回那张科罗丁“莫须有”的红牌。

红魔,永远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