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业联盟的施压下,周二,意足协总算同意增加非欧盟新援名额,从上赛季的1人增至2人。
各俱乐部高层以只有买进更多非欧盟球员才能平衡财政、控制年薪支出以配合欧足联政策为武器,在和足协的博弈中获胜。足协妥协的条件是,敦促职业联盟尽快推出新的球员集体合同,保证球员利益。上赛季针对不合理的侵犯球员利益的集体合同,球员协会曾酝酿几次罢工,声势上获胜。
1963年意甲允许每队3个外援,2人出场,1966年世界杯被朝鲜踢出局后封锁了14年,1980年敞开,孕育了众星云集的联赛。 1995年博斯曼法案打通欧盟球员流动关卡,限额集中在非欧盟球员,起初为5人(乙级队1人),2003年改成1人,2008年增至2人,去年南非世界杯失败后又因重振本国旗帜的设想降为1人,只为提拔本土选手,可短短一年后又向俱乐部低头。从1995年至今,意大利各级联赛外援数持续猛增,从66人到上赛季的1032人,本土化沦为伪命题。
此次打通非欧盟关卡,俱乐部可将此前的意愿转化为实际行动。即便塔伊沃拿不到法国签证,米兰也有资本搞定甘索。国米对圣保罗双星卡塞米罗和卢卡斯的追逐公开化,尤文也早相中巴斯托斯、比达尔、达尼洛。一线球队对在美洲、非洲的采购更疯狂,和境外豪门对垒中获得政策改善的同时,也会降低对本土球员的培养力度,利弊同样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