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过去了,但人们依然对巴西名将罗伯托·卡洛斯在1997年法国四国赛的那一脚任意球津津乐道:当时卡洛斯在距球门35米之外主罚任意球,法国门将巴特斯排了三人的人墙,卡洛斯长途助跑后左脚外侧一脚抡圆;球眼看就要飞出界外,慢镜头也显示当时球门右侧10米处的某个球童下意识地躲闪了一下,但球却在最后一刻转弯,划出一道诡异的轨迹后直入球网!
多年来,人们谈起这个被称为“史上最佳任意球”的经典画面,总喜欢说这一球“违背物理规律”。对于一些来自法国的物理学家来说,这是双重的羞辱:这羞辱了他们的国家队,也羞辱了他们钻研一生的物理学。
13年来,法国人一直在潜心于化解这个“卡洛斯任意球谜题”。上周末,法国的物理学家终于在权威科学期刊《新物理学杂志》上公布了自己最新的研究结果,用物理学完美解释了卡洛斯的这一脚任意球。
这批物理学家利用小口径手枪,向水中射出时速超过100公里的子弹(和卡洛斯那球的时速差不多),并研判球形的子弹弹头在水中的运行轨迹,首次发现它的运行轨迹是“螺旋状”。
物理学中早就用“马格努斯效应”解释任意球中的弧线香蕉球,也就是物体的旋转会如何影响它在空中或水中行进的路线。但通过对卡洛斯任意球的观察,物理学家进一步发现:当“马格努斯效应”持续到40米左右时,随着球速的下降,弧线将越来紧密,最终成为一个螺旋。事实上,如果不考虑卡洛斯任意球中的重力因素,球的飞行轨迹将是一个蜗牛壳那样的螺旋。
参与这个研究的物理学家达维德·凯雷解释到:“当普拉蒂尼或贝克汉姆踢一个20米外的任意球时,他们能够制造一个拱形的弧线,但这和卡洛斯的完全不同,卡洛斯的任意球是一个超远距离射门。”
卡洛斯后来说他其实早就用过这种任意球技法,凯雷开玩笑说:“这个轨迹已经近乎完美,这让我想卡洛斯是不是已经知道了这一长程任意球的物理学奥秘!很难说他是否是走运,巴特斯当时正在巅峰,但这个轨迹太怪了,他甚至连动都没动。”
然而,卡洛斯后来几乎没有能再复制这一任意球奇迹。《新物理学杂志》上该篇论文实际上并没有提及卡洛斯的名字,而是充满了术语和方程式。但凯雷表示:“实际上这个进球是可以复制的,只要踢球的力量够足,且距离要达到40米左右,而球员踢球时也给球带来一定的旋转。只要你的力量足够大,是能让重力对螺旋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的。”